作者:华略智库战略规划部执行总监 吴奇
来源:华略创智(ID:uit_shanghai)
华小略说
一想到老上海,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的景象:卖花姑娘在街头巷尾的叫卖声,黄包车夫黄昏中匆忙的身影,百乐门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,码头上从货船上卸下的集装箱……但凡见到这样的景象,都会让人想到“上海风情”四字。在上海迅速发展向着国际化疾驰的今天,不如让我们沿着1930的“一路”电车回顾一下,90年前的上海是怎么为今天的大都市筑基的呢?
近代上海自开埠后几十年的迅速发展,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,已经成为远东最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。据有关资料表明,抗日战争之前约20年左右的时间,因工商业的兴起而繁荣起来的上海,GDP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。华洋杂处、万商云集,不仅具有“东方巴黎”的美誉,还是人们口中艳称的“冒险家乐园”。随着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,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,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日趋复杂,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多元。于是1909年,上海著名出版机构——商务印书馆就推出《上海指南》,其内容涉及上海生产、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著名版本目录学家、教育家、商务印书馆的掌舵人张元济先生
《上海指南》初版(1909年)
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,一书在手,有如今人手机里的“高德地图”“大众点评”“随申办市民云”乃至“百度”“携程”“天眼查”,在当时自然热销大卖,风行一时。“高德地图”“大众点评”“随申办市民云”(以上硬广,求三位金主爸爸打赏)其后,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,商务印书馆也与时俱进,《上海指南》不断增订,一版再版。笔者手头即存有1925年的第21版和1930年的第23版。
换句话说,从1909年的初版,截至1930年的第23版,《上海指南》的增订频次极高。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近代上海的城市更新之快、变化之大,尤其是年轻而富有活力、一派欣欣向荣的城市“精、气、神”,呈现出与传统历史教科书中“战争与革命”的单一叙述迥异的现实图景。
《上海指南》(增订第23版)(1930年)
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,没用公共交通工具是不可想象的。无论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,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,不管你是绅士小姐还是贩夫走卒,除非是拥有私人轿车的极少一部分人群,更多人出门首选的主要交通工具,是电车。
据《上海指南》的提示,上海的电车有三类,一为公共租界电车,二为法租界电车,三为华商电车。其中运行于公共租界的“一路”电车,乃是上海的第一条有轨电车。对于今天陌生的外地游客而言,只要知道地址,掏出手机动动手指,就能很便利的查询到路程最短或者时间最快的线路去到目的地,但100年前的人们显然还不知道手机和app是何物,不过没关系,《上海指南》就可以帮到你。
在《上海指南》里,保存了当时的“一路”电车详细的停靠站名和价目表。其中不吝车费的可以乘坐“头等”,而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群,会优先选择“三等”。1925年版《上海指南》记载的“一路”电车分站价目表以头等车为例,自起点站“静安寺”到终点站“虹口公园”,车费为25分钱。据《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》和《上海工人运动史》提供的信息,上海20世纪20-30年代的物价水平,猪肉大约是28分钱。换句话说,1930年的民众如果坐头等“一路”电车从静安寺到虹口公园(靶子场)走个单程,大约就是那天少吃了一斤猪肉而已,而在5年前的1925年还稍微便宜点,单程车票钱大概也就半斤猪肉的价。5年里的CPI上涨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比起来,说“微不足道”也并不过分。
1930年版《上海指南》记载的“一路”电车分站价目表
合观1925年和1930年两版《上海指南》,“一路”电车途经的站点有些微不同。如:1930年时,其在“马霍路”和“浙江路”两个站点之间,站名由“新世界”改为“西藏路”。又如:终点站“靶子场”,被改为“虹口公园”等等。总体而言,站点仍保持在19个,其线路也并未有大的改道。以下不妨以1930年版的《上海指南》为例,对各个站点作一简单介绍:01静安寺。对于20世纪20-30年代的上海来说,静安寺是一处显著的城市地标。正门的主要干道静安寺路,即今南京西路。今昔静安寺一带都是沪西当之无愧的商业中心。寺庙和商业的瓜葛,是一个严肃的历史学课题,有兴趣的不妨探究一番,想必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。02爱文义路赫德路转角。爱文义路即今北京西路,赫德路即今常德路,此两条路的十字路口,即今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所在地。不远处的常德公寓,是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的故居,号称文青打卡圣地。03戈登路。以当年英租界洋枪队总兵戈登的名字命名,即今江宁路。1929年,戈登路上一家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,继起的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——百乐门。04爱文义路及卡德路。卡德路即今石门二路。北京西路石门二路路口,同样是南京西路“鱼骨形”大商圈的核心地带,今静安雕塑公园,就在此附近。05斜桥总会。在今吴江路一带。吴江路曾名斜桥路。斜桥总会曾是英租界著名的乡村俱乐部,也是今天上海电视台所在地。06马霍路。即今黄陂北路。此路原本是上海跑马厅西侧的一条小河,后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填浜筑路,其北端的静安寺路(南京西路)口,即原跑马总会,现为上海历史博物馆所在地。07西藏路。1925年的《上海指南》里,此站原为“大世界”。大世界是近代上海著名的游乐场所,号称“远东第一娱乐城”,频繁出现在当时上海的报章杂志上。大世界夜景
08浙江路。1930年代的浙江路,大致包括今黄浦区的浙江中路(浙江南路尚不包括)和静安区的浙江北路,当年的“一路”电车站点在何处,不能确定,但从行经站点来看,应该在今天的浙江北路一段。09山西路。在今静安区。《上海指南》介绍“公共租界”时特别提到“香粉女鞋约在山西路”,可以想见,“一路”电车经停此站,上下女客应该很多。10抛球场。在今南京东路河南路一带。1930年,抛球场早已被拆除,今南京路河南路口上海著名的百货公司——丽华公司即在抛球场原址上建造。《点石斋画报》:西人抛球
11汇中饭店。原中央饭店,即今南京路外滩路口的和平饭店南楼。汇中饭店曾经是历史的重要见证者。1911年12月29日下午,中国同盟会借汇中饭店召开欢迎孙中山回国的大会,孙中山出席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,当天上午,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。12外洋泾桥或外白渡桥。外洋泾桥在今延安东路外滩路口处,外白渡桥在今苏州河黄浦江合流处附近。外洋泾桥
13北四川路。即虹口区的四川北路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北四川路是中共“四大”(1925年1月)的召开地;近代上海最负盛名的画报《良友》杂志1926年在北四川路鸿庆坊创办,其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。在今四川北路绿地公园的中共四大纪念馆
14蓬路。即今塘沽路,横跨虹口、静安两区。从路线推测,“一路”电车的“蓬路”站点,应该在虹口境内。这个“蓬”,就是William Jones Boone(文惠廉)——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。15老靶子路。即今虹口区武进路。所谓“老”靶子路,是为了与“新”靶子路(即北四川路)有所区别。老靶子路当年是英人聚居之地,有颇多英式建筑保留至今。
位于武进路225弄9号、11号这一对经典“双门”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16厚德里。从“一路”电车路线推测,此“厚德里”并不在今黄浦区淮海中路一带,而是在今虹口区北四川路厚德路附近,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,此里现已不存。曾经的“厚德里91号”,即今厚德路北面的四川北路1515弄永丰坊91号,为著名的女性革命烈士秋瑾故居。17横浜桥。桥名取自虹口、静安两区界河——俞泾浦附近的横浜路。横浜桥见证了1937年夏爆发的“八一三”事变,是上海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。18阿瑞里。在今虹口区。今天的阿瑞里大门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大门共享(第四人民医院与第一人民医院合并了,改称第一人民医院),一进门先经过医院,再往里走才是弄堂,这在上海可能是绝无仅有的。19虹口公园。此处站名,在1925年的《上海指南》里称之为“靶子场”,即公共租界的外国侨民军事组织,为军事训练需要于19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一处打靶练习之地。大约到20世纪初,此处建造了一个公园,名“靶子公园”。1922年始名虹口公园。即今鲁迅公园。民国时期的虹口公园
从“一路”电车的各站点来看,其主要运行于当年的英美租界,地跨今日的静安(含闸北)、黄浦、虹口等中心城区。穿梭于最主要的交通干道。近100年的时光逝去,其当年沿途的各个站点,至今几乎还是上海的主要地标。笔者不禁突发奇想:如果上海的宣传、规划、交通、文旅等部门协同策划,能够精准还原当年“一路”电车的行车线路增开旅游专线,设计文创产品,则对于提升“上海服务”辐射度、“上海制造”美誉度、“上海购物”体验度和“上海文化”标识度,皆不无助益。试想一名游客,乘坐着复古的“一路”车流连上海城市风景的同时,其本身不也是一道靓丽的“风景”么?